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爱牙日”,2019年“全国爱牙日”的宣传主题是
“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有将近1/10的2岁孩子有1颗甚至多颗蛀牙,到3岁的时候,这个比例是28%,到5岁的时候,这个比例接近50%。
想想,小小年纪,就一口黑牙,如何撑起孩子的高颜值。现如今,家长对于孩子的牙齿健康日益重视,那护牙知识你到底懂多少呢?
实际上,宝宝的牙齿在不同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的护理要点,本文将对其进行一番盘点~~
▽▼▽
0~6个月——没有牙齿,也要护牙
虽然此时宝宝并没有长牙,但牙床的清洁保健也一样重要。
这个阶段的宝宝都在吃母乳或奶粉等液体食物和少量辅食,只要在宝宝每次进食后再喝一些温水,就能起到漱口的作用。
如果时间足够充裕的话,可以在纱布蘸上温开水或淡盐开水给宝宝轻擦牙龈和口腔,不仅可以清洁口腔,还能按摩即将萌牙的牙床同时启蒙宝宝刷牙的动作。
▽▼▽
6个月~2岁——乳牙萌出,勤刷牙戒夜奶
第一颗乳牙一般在 5~8 个月内萌出,多为下排门牙,当两颗牙齿并排长出后,可用牙线清洁。
许多宝宝会因为觉得牙龈发痒而乱咬东西,此时可使用干净的磨牙棒或牙胶帮助缓解。
上颌前牙萌出后,应开始戒除夜奶习惯,以避免严重奶瓶龋齿的发生。
最好将宝宝餐具与大人分开,避免蛀牙菌在家庭成员间的水平传播。当成列牙齿萌出后,就要让宝宝开始一天至少两次的刷牙 。清洁工具可以选择指套牙刷、小头的软毛牙刷,使用含氟牙膏并将用量控制在一粒米大小。
手指牙刷是一种直接戴在手上的牙刷,其顶端部有磨擦用材料,细齿面清洁牙床和牙齿,粗颗粒面清洁舌苔。父母刷牙的动作应轻柔、缓慢,仔细刷到每一颗牙齿及牙缝,让宝宝适应刷牙,不抗拒刷牙。
另外,宝宝在萌出第一颗牙齿后就应该到口腔医院检查,即能够了解乳牙生长情况,又帮助孩子熟悉口腔诊所的环境。
▽▼▽
2岁~5岁——乳磨牙萌出,少用奶瓶喝奶
如果长期抱着奶瓶喝奶,奶瓶中的奶水、果汁等饮料中的可发酵醣类长时间滞留在牙齿周围,造成口腔细菌、产生酸性物质,导致龋齿发生。
宝宝1岁后应减少或停用奶瓶,训练用杯子喝东西的新技能,养成喝奶后刷牙或漱口的好习惯。尽量选择刷毛软,刷头小的牙刷,并定期更换牙刷。
当乳磨牙萌出后,可进行窝沟封闭和涂氟,即将磨牙咀嚼面上的犄角旮旯填平,减少细菌滋生,可有效降低60%龋齿机率;而涂氟可以增强防龋能力。
▽▼▽
6岁——“六龄齿”没有第二次机会
六龄齿是人6岁左右最早萌出的4颗大牙,承担口腔60%的咀嚼工作量,并且一辈子仅此一颗,终身没有“退换服务”。
如果过早缺失或龋坏,不仅会影响咀嚼进食,还会造成咬合关系紊乱,波及颌骨发育,进一步影响孩子颜面美观,不利于身心健康!
牙科医生建议,应在“六龄齿”(第一恒磨牙)完全萌出后尽早进行窝沟封闭和涂氟,并定期每半年复查封闭情况。
如果没有同一时间长出,也可以等 1 个或 2 个萌出后就去做封闭。在这个重要阶段,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勤刷牙和使用牙线清洁,纠正如伸舌、咬唇、吮拇指、口呼吸等不良习惯。
▽▼▽
6岁~12岁——换牙期,更要护牙
换牙可谓是关乎孩子未来人生的一件大事,马虎不得!
换牙期的孩子应逐渐养成和成人一样正确的刷牙方式,并且保持
每次刷牙 2~3 分钟
,同时使用牙线。
发现乳牙摇摇欲坠时,可以让孩子多啃啃苹果等硬物,乳牙更容易自然脱落;如果乳牙迟迟没有脱落,应该及时去找牙医拔掉,否则会阻碍后继恒牙在正确的位置萌出。
换牙期最好每隔3—6个月带孩子看牙医
。
注意确保牙龈健康,警惕牙龈变肿、出血、颜色异常等情况;对于龅牙、地包天、牙齿排列不齐等牙齿畸形问题,可以开始寻求口腔正畸科医生的帮助,进行早期矫治和正畸治疗。
写在最后:
除了上述各时期护牙知识点以外,保持饮食平衡对于护齿也至关重要。
一日膳食中食物构成要多样化,粗粮混食、荤素混合、合理搭配,同时减少甜食和碳酸饮料的摄入量和次数,可降低龋齿产生的风险。多关注牙齿健康,才能让宝贝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