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医疗美容逐渐成为爱美人士的热门选择,医美市场的快速扩大,各种技术、产品迭代更新,在给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机构和从业者的“鱼龙混杂”,也涌现出不少问题。许多不法分子瞄准“商机”,动起了歪脑筋。
1
.
小琴陆续在一美容机构
消费了 170 万
余元进行美容护肤,项目包括“
钻肝”“小肠养护”“盆腔净化”
等养生项目。据美容机构称,这些项目具有
排毒养颜
之功效,搭配“色素管理”进行除皱、祛斑、改善色素沉着,能达到内外兼修的显著效果。然而还未见美容效果,小琴却渐感不适,
身体每况愈下
。经调查该机构并
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但却运用了医学技术方法,而且提供服务的人员均
为非卫生技术人员。
2.张女士到福州一美容机构
割双眼皮
,结果
割出“三层眼皮”
。一年后,她到该美容院免费修复一次,但依旧觉得“比较失败”。张女士回忆,两次手术似乎都没有面诊,直接进手术室就开始。因为此事她非常痛苦甚至
患上了抑郁症
…
…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医美行业存在诸多不合规的情况? 按照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
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
主诊医师
除应
具有执业医师资格
外,负责实施
美容外科项目
的应具有
6 年以上
从事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
美容皮肤科项目
的应具有
3 年以上
从事皮肤病专业临床工作经历。此外,还要经过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 1 年以上。
据《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0-2022 年,我国整形外科医院和美容医院的诊疗人次持续增长。旺盛的医美需求和漫长的医师培养之间的矛盾,导致出现了仅
通过非法培训机构短期速成的“无证行医”
者。央视“3·15”晚会就曾揭露,号称“零基础”“包教包会”的全科医美培训班招收学员的门槛极低。2021 年,一条从研发到医美终端的热玛吉黑色产业链被上海警方查处,这些产品最终却用到了消费者的脸上。
医美还是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行业,部分医美机构为了揽客,通过虚假广告、编造用户评价等形式夸大医美效果,或以“低价”诱导,就医过程中不断加价,亦导致消费者体验极差。
近年来,相关部门频频出手整治医美领域乱象。自 2022 年 9 月起,市场监管总局等 11 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市场监管总局不久前也表示,下一阶段,将加强对相关医疗美容机构、生活美容机构等单位场所的现场检查,加大查处力度,加强行刑衔接,依法查办一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涉医疗美容违法犯罪案件。在监管下,虽然医美行业有所规范,但
消费者由于自我保护意识不足
,维权之路困难重重。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主任医师易阳艳在其文章中提醒,不少美容广告宣称的美容手术“无疤、无痕、快速安全”这是不科学的。
无疤、无痕、无痛,这些从科学的整形外科原则来说是做不到的,
任何的手术都有创伤,只要动刀,哪怕最微小的手术,如割双眼皮、整鼻子、垫下颌等都有疤痕,只是高明的整形医生尽量让疤痕不明显,并且把这些疤痕隐藏在一些隐蔽的地方。
而且还有不少人认为,整形手术是没有任何风险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整形外科副主任医师朱力指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整容有风险这是肯定的,有些失败的整形手术甚至是无法修复的。
爱美 追求美
整容上要避免盲目
不要只是看了相关的宣传
整形美容不只是在生理上改变了一个人的容貌
在心理上也会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在做整形前都要慎重考虑
来源:网络综合
供稿:药品股 钟思宁
编辑:黄克树
初审:黄辉
审核:杨宏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部分(或者全部)来源于互联网,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