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五月路人雷,眼看着这五月快过半了,胖友们你们还好吗?每年的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但是似乎这个日子没有引起很多人共鸣。在大多数人眼中,胖,还是不胖,仅仅是一个美观与否的问题。 但是你知道吗,其实肥胖是一种病。什么是肥胖?怎么来衡量肥胖呢?对此华商报-二三里资讯采访了相关医学专家 一一解答。
“肥胖症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陕西省保健学会肥胖专委会委员、宝鸡市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郑涛表示,超重和肥胖症在全球流行,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危机之一。
“近期我们收治了一位来自陈仓区的27岁女性患者,来时是因月经失调,入院后BMI30kg/m2,有多年的不孕不育史,被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还有一位来自金台区的23岁男性患者,身高170cm,体重达240斤,血压达170/120mmHg,因突发头痛、半身不遂被我院救护车接入,被诊断急性脑出血。” 郑涛介绍,肥胖症与多种疾病如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卒中、肿瘤等密切相关。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可损害患者身心健康,使生活质量下降,预期寿命缩短。
在治疗上分为行为治疗、医学营养治疗、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药物减重。郑涛特别指出,儿童、孕妇、乳母、对该类药物有不良反应者、正在服用其他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这类人群不宜应用减重药物。“此外还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肥胖。可选择使用吸脂术、切脂术和各种减少食物吸收的手术,如空肠回肠分流术、胃气囊术小胃手术或垂直结扎胃成形术等。手术有一定效果,部分患者获得长期疗效,术前并发症不同程度地得到改善或治愈。但手术可能并发吸收不良、贫血、管道狭窄等,有一定危险性,仅用于重度肥胖、减重失败而又有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有可能通过体重减轻而改善者。”
“肥胖不仅仅存在于成年人,儿童期的肥胖也应当引起家长重视。”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医生冯媚介绍, 严格来说,肥胖,和我们所说胖,是两个概念。判断一个人的体型是肥胖、胖、或者正常,需要用到一个概念去衡量:BMI,也就是身体质量系数。BMI的计算公式是,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国际单位kg/㎡)。正常一般在20-25之间,超过25为超重,30以上则为肥胖。
相对于成年人,婴幼儿及儿童则不同,可利用身高的体重(2岁以下)以及BMI的百分位数(2岁以上)来评定。
冯媚介绍,金台区一宝妈带着3岁多宝宝来就诊,因宝宝比同龄儿胖了许多,担心有问题。“经过营养门诊医师一系列的评估和临床检查,宝宝属于中度肥胖,存在轻度脂肪肝,同时有血脂、血糖的异常,这种情况就需要医疗干预了。
千阳县区转来一个6岁女童,体重56斤,身高110cm,已达重度肥胖的标准,门诊完善了一些检查,发现孩子有性早熟的倾向。“过度的体重增长会引起一系列内分泌代谢的问题,最终导致孩子的成年身高不尽如人意。”
对于儿童肥胖有哪些误区?冯媚介绍表示,不要觉得宝宝白白胖胖就是好事,熟不知,体重是用身高来换的;单纯的体重过重,可能会引起肥胖,但身高、体重均匀增长,不一定肥胖;减饭量,不如减少碳水量,宝鸡地区属于北方,而北方人的主食基本都是面食,就是碳水化合物为主,面食是含糖分较高的,宝宝控制体重一定要减少高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儿童肥胖如何防治?冯媚表示,父母、祖辈观念要统一,科学喂养;多喝水,少喝甜饮料;均衡饮食,吃肉也要吃蔬菜,避免高糖、高热量食物摄入;不要暴饮暴食、少食多餐;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定期的健康监测。
华商报记者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