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造口、泌尿造口作为一个新的排便、排尿的方式,患者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这个人为的开口,患者是否可以看清楚、是否适合佩戴造口用品、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这些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术后,能正确评估造口的情况也是造口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造口的血运
通过对造口血运状况的观察可以判断术后早期造口是否正常。
造口正常的颜色是牛肉红色,有光泽,并且湿润,犹如正常人口唇的颜色。
手术后初期有水肿,
水肿状况可在术后6周内逐渐减退。
如黏膜出现紫红色或黑色,要注意观察是否有造口缺血或坏死的情况。
二、造口的高度
是指造口高于周围皮肤的程度,可记录为平坦、回缩、突出或脱垂等。
一般术后
造口理想的高度为1~2cm。
这样排泄物能直接进入造口袋内,便于收集排泄物。若造口高度过于平坦或回缩,容易造成排泄物积聚在造口周围,排泄物刺激周围皮肤,引起刺激性皮炎等并发症的发生。若造口凸出皮肤过高,会造成佩戴造口袋困难,甚至引发造口与造口用品摩擦引起黏膜出血和糜烂。
三、造口的形状及大小
造口的形状可记录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
造口的大小可用造口量度尺测量,造口的基底部为宽度,肠管突出为高度。圆形造口测量直径,椭圆形的测量最宽和最窄点,不规则的可用图形来表示。
四、造口功能的恢复
1、泌尿造口
术后即刻就会排出尿液,一般呈淡红色,经过2-3天后转为正常黄色,要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量。
2、空肠造口
通常在手术后
48小时开始排泄,
最初排泄物为透明或深绿色的水样便,量多,临床护士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水电解质情况。
3、回肠造口
一般在术后
48-72小时开始排泄
。最初排出黏稠、黄绿色的黏液或水样液。一旦肠蠕动恢复,造口患者每日排泄量1500-1800ml的黄绿色水样便,所以要特别注意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情况。之后造口排出量会逐渐减少,大便呈褐色、糊样,24小时排出量减少到500-800ml。
4、结肠造口
结肠造口一般在
术后72小时后开始排泄
,排泄量以造口位置的高低为定。远端结肠造口比近端结肠造口的排泄物量少且黏稠。
(1)
横结肠造口:
横结肠造口通常
在手术后2~3天开始排泄
。进食后排出物为糊状、软便。横结肠造口位于上腹部,一般是袢式造口多见。
(2)
降结肠和乙状结肠造口:
降结肠和乙状结肠造口恢复肠蠕动时间较慢,
一般术后3天才恢复排泄
。如果术后5天仍然没有排气、排便,要评估及分析其影响因素。一旦肠蠕动恢复,乙状结肠和降结肠造口通常排出柔软成型的大便,大便性质与手术前相同。肠造口排便量和黏稠度受肠管的切除长度、近端肠管的情况、药物的使用和饮食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肠道吸收逐渐增加,排泄物的量减少,大便性质变得更黏稠。
文章来源:《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