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从身边的朋友得知我开始写作并且实现了写作变现后,就经常问我一个问题,
“你是大学老师,平时要上课,还要做研究,下班回到家还要对付一个两周岁的娃。平时还经常看你发朋友圈和家人一起到外面玩,你到底哪里来的时间写作的
?”
是的,作为一个家庭事业都想要的职场宝妈,我任何一个都不想牺牲,非常忙是肯定的。但是写作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投稿赚稿费这么简单,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记录和个人成长的自我要求。
有段时间我也曾疲于家庭事业写作三者之间,感觉有些被压得喘不过来气,甚至觉得要去进行选择并放弃其中的一个,但是却又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就在无比纠结和迷茫的时候,
我无意间在微信公众号推文中看到了秋叶大叔的《写作7堂课》,读完之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不仅是在写作上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路,对于如何提高自身的职场能力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特别是当时比较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如何抽出整块时间进行安静写作,秋叶大叔更是直接给出了答案,不可能。
因为在越来越碎片化的时代,时间已经变得支离破碎,想要整块时间其实已经不太现实。当意识到了这一大趋势之后,我们会接受变化,然后寻找解决的途径。
那就是写作一定需要整块的时间吗?答案可想而知,当然不是。碎片化写作作为第三堂课让我不再纠结抽不出整块时间的问题,而是去提高自己碎片化写作的能力。
真正将书中的提高碎片化写作的方法实践之后,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我的写作和工作效率都提高了不止一倍。不仅更好工作带娃,写作的产出更是之前的两倍不止。
02
秋叶大叔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通过PPT迅速成为了火遍全国的武汉知识网红,秋叶PPT和秋叶商学院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和网易云课堂十佳讲师。
《写作7堂课》一书中,秋叶大叔在提出了高效写作者的7个习惯:
框架式、复利式、碎片化、联机式、结构化、清单式和复盘式写作,7种写作习惯分别对应着7种工作习惯
。
框架式写作主要是让我们学会用全局视角来思考问题,看到某一事物方方面面的可能性。
“要先看见可能,才能创造可能”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会发现方寸之外其实别有洞天。
复利式写作主要是培养我们
“一鸭三吃的意识”
,能够让一次的写作,带来多元化的回报。其中以时间和空间作为基本维度,主要从质量、分发、变现、人脉和人设五个方面给出了实践性非常强的行动指导步骤。
碎片化写作主要是解决我们
没有时间写怎么办
的问题,其中特别强调与其抱怨找不到整块时间,不如碎片化生活握手言和,提高自己利用碎片化高效写作的能力。
联机式写作主要是解决写作时
没有素材怎么办
的问题,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途径帮助我们获得自己想要的素材,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实现随取随用。
结构化写作主要是主要解决的是
不想写怎么办
的问题,里面提到的10种体裁的写作框架,能够很好帮助我们在没有心情写文章时还能写出一篇不错质量的文章。
清单式写作主要是解决写完了
不知道自己写的质量好不好
怎么办的问题,其实跟我们工作中的SOP比较类似,当我们把经验变成方法论之后,就会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复盘式写作主要是让我们得到持续提高从而提升框架思维的主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大家和自我提升最有效的方法,对个人职业发展同样重要。
每一堂课的侧重点不同,分别对应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最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个突破写作的比较薄弱的方面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最终实现全方位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03
就像我因为工作带娃比较忙,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根本就抽不出整块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时碎片化写作就是我首先会去关注和学习的一堂课。
以前我以为只要有两三个安静的整块时间,我就能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但现实很残酷,有时就算有一整天的时间,如果没有思路框架和素材,也根本写不出来文章。
“一份完整的文章=一分钟灵感+5分钟构思+5分钟提纲+5分钟素材+……+3分钟素材+半小时高效写作+5分钟排版+5分钟配图+1分钟推送+1分钟回复评论……”
如果要在预留的时间内实现高效写作,其实最关键的是利用一切碎片化时间写下灵感构思列提纲和搜集素材。否则就算预留出了整块时间,也还是需要去做本来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去提前做好的事情,这样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整块时间。
那么我们如何养成碎片化写作的好习惯呢?结合书中提出的碎片化写作法3个关键习惯和个人实践经验进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第一,一有灵感马上记录,否则很容易忘记。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灵感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在生活当中,其实我们是不缺灵感的,而是随时发现和记录灵感。
以前我不太会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灵感,也就是看到一件事情触发的想法。有时觉得一个想法特别好,会想着到办公室或下班回到家再去记录。结果往往却是,想要记录的时候却发现已经忘了之前自己的好想法。
现在我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子,随身携带随时记录生活中一些有意思的人事物。这样一天下来,基本上会有好几个稍加思考就变成了很好的选题。
长期写作的人写得多了,往往会才思枯竭,不知道该写什么。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准备个小本子,出去走走看看,和别人聊一聊,随时记录,好的选题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第二,要马上抽出时间把灵感变成提纲。
当我们有了一个灵感点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必须马上把它变成文章的结构,也就是我们当学生写作文时常说的大纲。
有一个效应叫做视网膜效应,意思是当我们开始关注某个东西时,会比平常人更容易观察到相关的信息。但如果我们本身不怎么关心这些信息,就算擦肩而过,也会视而不见。
“把灵感变成提纲,等于给大脑强化了一遍写作思路,这样大脑就会在潜意识里关注可以用于写作的一切信息”。要写某个话题时,关于这个话题的相关事物就会主动出现在你身边。
就像我前几天要写一个孩子要不要玩手机的文章,去逛街时发现很多孩子连走路都在玩手机,开车听广播竟然也听到了电台节目讲孩子玩手机,但是以前我却没怎么注意过。
灵感只是一个选题,提纲却是对选题的不断构思和挖掘。特别是当各种观点都明确之后,将合适的素材故事等填充进去的时候,会发现离一篇文章的距离已经不远了。
第三,平时有意识地积累各种写作框架。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套路的,这里的套路并不是说套路别人,而是要提前学习各种方式方法。就像秋叶大叔所说,“那些网络上的写手,没几个是文学家,写作水平也不一定高,但是人家花时间学习和了解更多的写作框架,所以他们产出的效率比普通人高很多”。
以前我写文章基本上是我手写我心,觉得自己应该是没有套路。当有一个经常投稿的编辑非常中肯地跟我说,可以尝试去写一些不同风格和体裁的文章。我才发现自己写的文章结构很雷同,基本上都是“故事+故事(正面反面)+观点分析+提出建议”或者直接“故事+观点+建议”,其实也变成了写作的套路。
所以每一个长期写作的人其实都应该主动去学习一些写作的套路,比如《写作7堂课》里的结构化写作中10种体裁的写作框架,这样才能给灵感找到更多样化的落地方法。
秋叶大叔在《写作7堂课》中写道,“让写作成为你的职业能力,而不是只关注它能否成为所谓的赚钱手段,你会发现所谓的写作不能坚持、写作缺乏素材,都不是关键问题”。
新媒体时代,很多人都想通过写作赚钱。但是当我们能够尽快把好的写作习惯养成,不断提升写作技能,最终能够内化成自身的职业能力。你会发现,写作是一件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事情,而通过写作变现赚钱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米乐妈妈趣陪伴,85后职场宝妈,用爱陪伴孩子成长,分享育儿过程和个人成长中的各种乐趣和各种知识,致力于和孩子共同成长!
主要参考书籍:《写作7堂课》,
秋叶
著,2019年11月,人民邮电出版社。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私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