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叶茜通讯员王国洋)“小倪现在这么懂事,多亏了你们经常来看他、关心他、教育他。你们不仅改好了他,也改好了我,让我学会要多跟儿子沟通,现在他对我们父母也好了,一心想着好好赚钱,真的谢谢你们……”8月27日,当路桥横街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正要结束这户家庭的走访时,社区服刑人员倪某的父亲紧紧握住司法所负责人蒋辉的手激动地说到。
被“改好”的倪某是在今年5月21日列入社区矫正的范围,“小倪刚来我们所里报道的时候,吊儿郎当,对我们社区矫正的工作也是嗤之以鼻。我们第一时间到他的家里进行了走访,向他的家人和村干部了解情况,并给他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矫正方案。”蒋辉说。
“个性化”矫正是近年来横街镇司法所积极探索社区矫正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做法。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经常性地走访,以监管和帮扶相结合的方式,与他们及他们的家庭面对面地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日常表现和思想动态,掌握第一手动态资料,建立健全服刑人员档案,并针对每个服刑人员的自身特点及动态变化不断调整矫正方案。
今年已经60多岁的杨某夫妇,因为不懂法犯了罪,思想包袱很重,每次家访都是面容愁苦,唉声叹气。针对这对老人的特点,横街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为照顾老人的自尊心,家访时不拍照片,把老人当成自己的长辈一样拉家常聊天,耐心消除老人的顾虑,并在社区矫正工作站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课。“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充实,司法所给我们安排了法制课程、警示教育、政策学习等活动,平时自己也会找法制类的节目看,主动学习接受改造。”杨某说。
“个性化”矫正需要温情的土壤。为确保走访活动取得实质性效果,横街镇司法所努力为社区服刑人员营造一个温馨的矫正环境。司法所努力争取服刑人员家人的配合,指导他们做好家庭教育和监督工作。在每次走访前,都先与服刑人员进行“预约”,根据各社区服刑人员工作、请假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节假日和晚上时间,合理安排上门走访。在走访过程中,工作人员注重保护服刑人员的自尊心,鼓励和引导他们要端正思想、放下包袱,自觉服从矫正管理,提高遵纪守法意识,争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