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丹,80后女教师,文成县巨屿镇中心学校初中英语老师。2003年参加教学工作,先后获得市师德楷模、市县两级优秀班主任、县骨干班主任、县级优秀中层干部、县教坛新秀、县优秀教师和县最美教师提名奖等荣誉,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班集体,创造过该县农村学校重点高中录取率最高纪录。
“丹姐,节日快乐。”夏颖伟同学在今年教师节当天,给陈丹丹发了条祝福信息。
她已经习惯学生叫她丹姐。温州民间有句老话“母令不如姐令”。意思是说,老妈的话有时候可以不听,但如果违抗老姐的命令,后果很严重。
丹姐就有发“姐令”的时候:向学生拍过桌子;追得逃课学生像老鼠见猫一样躲进田里。所以叶蕾蕾同学会在作文里写:她的气场让我望而生畏。丹姐也有“母令”的一面:代替家长送学生看病;策划生日聚会给同学惊喜。
她和学生建立起家人一样的关系,这对农村教育尤其重要,因为她带过的每一届学生中,留守儿童都占一半多。所以叶蕾蕾的作文里还写着:丹姐真的像我们的姐姐,把我们保护得很好。
向上吧,少年
垫底逆袭创升学纪录
陈丹丹刚到巨屿镇中心学校、第一次当班主任时,她的班级成绩全段最差。尤其是英语课,大部分学生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全班40多人,每次考试只有七八名及格。
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名男生和任课老师闹意见,课上到一半就要走。看到陈丹丹路过,他往外面逃。陈丹丹在后面追,把学生追出了学校躲进田里。她实在追不动,又怕学生钻到山里会出事,折回来躲在校门后偷偷瞄。看到老师没追上,学生一点点蹭回来,见着校门后探出的脑袋,又转身逃。这样猫捉老鼠几个来回,最后学生实在熬不住,只好溜回学校,向陈丹丹和任课老师道歉。
陈丹丹知道,像这样的学生,再严厉发脾气也解决不了问题,首先要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她摸索出不少办法,比如,给上课积极举手、听写过关、作业得优秀、认真订正作业、考试进步的同学计分,攒够积分可以向她换文具、糖果和纪念品。她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成绩好的6个小组以小组名义全体参加包饺子、做寿司等班级活动,排名最后的两个小组虽然也能参加,但要打散团队以个人名义临时编入别人小组。这样既能激发每位同学的学习热情和团体荣誉感,也不会让他们感觉被排除在班级之外、挫伤自尊。
这些宽严相济的办法,让学生们开始主动做作业,摸底测试及格人数渐渐翻倍。2012年中考,陈丹丹所带班级36人,26人被重点高中录取。2015年中考,她所带班级50人,全部考上高中,其中41人考入重点高中,创造了文成农村学校重点高中录取率最高纪录,更有13人考上县里最好的武阳书院。尤其是英语成绩,从全县倒数上升到前五。
我只流过两次泪 谢谢你当时的不放弃
陈丹丹“姐令”严厉,但还是会被学生伤到心。
当班主任第一个学期,一位学生不写作业、不服管教扭头要走。陈丹丹挡在他面前,“你就要写作业。”
学生把头一别,“就不。”
两个人对峙着僵在那里,陈丹丹训着训着,自己倒先哭起来,一边哭还一边训。路过的副校长看到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划下“正”字第一笔,安慰她:“哭一次我划一笔,相信只要写过三笔,你就不会再哭了。”
第二笔却来得很快。那个学期期末考,一位平时学习不坏的学生故意交了白卷。陈丹丹问他为什么这么干。学生拍着桌子吼她:“就是不想考。”她也气得拍了桌子,又把自己气哭。那次哭过以后,副校长再也没有为她划上第三笔,她渐渐找到了和不同学生相处的办法。
第一位学生因为学习落后要采取迂回曲折的手段,先让他当卫生委员,通过劳动表现进步树立自信和责任感,再把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为他制订成绩进步小目标。第二位学生主要问题出在家庭变故,要先引导他面对现实、不放弃自己,请其他任课老师给他更多体谅和照顾,再让他当班长激励重新找回学习热情。
记下的那两笔、流过的两次泪没有白费。最后,这两位学生都实现学习成绩提升,尤其是那位卫生委员,中考时在大家意料之外地考上了普高。多年以后,他去当兵给陈丹丹写过封信:“对不起,那时是我不懂事,谢谢你当时的不放弃。”
心灵捕手 发掘关爱心疼的本能
陈丹丹还要像家长一样发“母令”。她发现一位贫困学生冬天光脚穿鞋,就买了5双袜子,叫来他和另外两位同学。那两位同学每人一双,剩下3双都给了贫困生,表扬他:“这是老师对你们学习的奖励,你进步很快,奖励最多。”更让这位学生意外的是,有天陈丹丹让他去教室,等他到了突然蹦出10多位同学、端出蛋糕,“祝你生日快乐!”没有过这样的生日惊喜,他竟然害羞地转身想跑。后来,这位学生考上重点高中,在她生日时送上蛋糕,还了她一个惊喜。
陈丹丹不仅重视学生的成绩,也在乎培养他们独立自信的人格和竞争意识。她要每位同学都规划自己初中3年。在学业上,大家各自找一位同学作为赶超目标,公开张贴在班级。性格上,大家对自己的行为规范进行自我反思。阶段目标实现后,用贴纸覆盖上新目标,实现积累和进步。
一位学生在规划实现上碰到了挫折。他给自己定下英语及格的月度目标,第一个月却没有实现。陈丹丹给他鼓励:这次虽然不及格,但已经有进步,继续努力。可下个月,他还是不及格,开始在课堂上发呆走神,作业变得马虎应付。陈丹丹及时为他分析原因:客观上这次考试比较难,但这道题如果你做对了不就及格了?这位同学重新振作,最终在期末考上实现及格。
在陈丹丹带领下,学生们能在各项活动中找到自身兴趣。她的班级多次获得学校团体广播体操、乒乓球比赛、诗歌朗诵、话剧表演、大合唱等活动好成绩。正如叶蕾蕾同学在作文结尾中所说:老师对学生不会真有憎恶与厌烦,有的只是一种近乎于本能的关爱与心疼。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 张睿 报道组 刘进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