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卫健委更新了《唇裂诊疗指南》,这对于广大的唇裂患者来说是一件好事,日新月异的技术带来了更全面、更高质量的唇裂诊疗方式,所以我们的治疗标准和原则也应该随之调整。
我想跟大家总结一下最新版的《唇裂诊疗指南》有哪些更新的地方,以及跟大家探讨一下
目前的诊疗方式,和过去相比有了哪些进步。
首先还是诊断标准的确定,唇裂的临床表现是比较直观的,
上唇连续性中断,单侧或双侧自红唇到鼻底有不同程度的裂开,就可以判定为唇裂
。
其中有三种分型:
第一种最常见的,就是
单侧唇裂
,可以表现为单侧唇部分或完全裂开,唇峰明显上提,人中嵴消失,鼻小柱歪曲,鼻孔不对称,鼻翼扁平等症状。
单侧唇裂鼻畸形
第二种是
双侧唇裂
,也就是双侧上唇部分或完全裂开,双侧唇裂的典型症状,是前唇短小,鼻小柱短矮,鼻头扁平肥大。
双侧唇裂鼻畸形
比较罕见的,就是
面裂
,比方说大口畸形,一侧或两侧口角裂开,伴有前颌骨缺损或鼻小柱缺如,并且经常会伴发耳畸形的症状。
我之前也收治过几例这样的患者,但唇和耳的畸形一同修复,经过矫正后,恢复了正常的外观。
对于正在备孕,或者已处于孕期的准妈妈们来说,尤其是一些本身已经有唇裂的患者朋友们,如果非常担心孩子会不会遗传唇裂问题的,一定要做好孕期产检,
在胚胎12周的时候,B超检查就可以清晰检查出上唇是否有连续性中断。
但是即使是有这个问题,也不需要过分担心,临床上对于唇裂的治疗已经非常成熟。目前唇裂治疗还是以手术为主,恢复唇鼻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
第一期的唇裂修复,在孩子出生3-6个月后就可以进行,双侧唇裂患儿可以适当延后。
对于不同类型的唇裂畸形,需要采取不同的矫正方法。
单侧唇裂常用的方法有几种,比如
直线缝合,还有最常见的改良旋转推进法
,它可以让双侧唇峰恢复相同高度,改善上唇形态,还有一种
下三角瓣方法
,比较适用于上唇高度严重不足的情况。
单侧唇裂患者术后3个月
至于双侧唇裂,现在主流的矫正方法是保留前唇原长,利用侧唇唇白线重建唇峰,这样做出来形态比较自然。
对于面裂的情况,往往需要利用局部组织瓣的办法关闭裂缝,比方说z瓣成形,如果有骨骼缺损的情况,可以采用肋软骨、髂骨等方式进行植骨修复。
不管哪种类型的手术,良好的术后护理都是必不可少的。
我经常强调,唇裂术后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唇鼻部形态可能继续处于动态变化中,最新版的《唇裂诊疗指南》就指出了,唇裂术后即刻就可以开始涂抹芦荟胶,外贴减张胶条。24小时后,可用生理盐水擦拭清洁伤口;7~9天内分别拆唇和鼻部的线,恢复期一定要坚持使用硅胶贴,涂抹抑制瘢痕增生的软膏。
拆线后就需要开始佩戴鼻撑,坚持佩戴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可以有效保证两侧鼻孔大小、鼻翼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