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磊极度看好中国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并实践之。
从2014年起,高瓴大规模建仓医药股,包括PD-1创新药、外包研发/外包生产研发(CRO/CDMO)、眼科、骨科、口腔、辅助生殖、肿瘤放疗、微创外科、连锁药店、医学实验室、医疗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
在创新药领域,高瓴投资了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翰森制药。其余领域,还投资了爱尔眼科、爱康医疗、齿科矫正、锦欣生殖、高济医疗、健康元等公司,基本覆盖了医药全产业链。
为什么看好?
张磊认为,从投资角度看,医药医疗行业具备很强的消费属性和科技属性,市场巨大,进入壁垒高,同时具有成长性、盈利性、抗周期性等特点,
这些因素决定了这个行业具有非常长期的投资赛道,而且可以构建出一条又深又宽、持续创新的动态护城河。
医药行业正在发生颠覆性变革,这些变革始终围绕人们不断变化的、未被满足的医疗健康需求。
有人将当下的中国创新医药行业比作20世纪90年代的半导体行业。
随着中国医药领域改革的快速推进,中国制药企业的创新能力从原料药、低端制剂到高端制剂,一步步进阶,中国医药行业遇到一次不可错过的重要机遇。
2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行业赛道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行业是投资最大的风控护城河。在一个新兴前景的行业,蛋糕不断做大,留给玩家足够大的空间去发展壮大,投资才会有好的回报。行业不行,投资大概率会踩雷。
2014-2018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规模从570亿元快速增长至109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6%。据头豹机构预测,
未来5年(2019-2023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2500亿元左右,年复合增长率更是进一步攀升至18.5%。
行业平均增速将近20%,那么龙头企业增速会远大于20%,达到30%以上是完全可以期待的。如此之快的增速,蕴含着诸多不错的投资机会。
为什么说创新药是整个医药行业里面具有机会的细分领域呢?
因为人、钱、政策,一应俱全。
1)人
2008年,中国推出雄心勃勃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010年,又进一步启动“青年人才计划”。同时,各地政府也出台大量招才引智计划,入选这些计划的高层次人才均能获得一系列政策和资金支持。
这些计划虽然并非单纯针对生物医药行业,但是从细分领域来看,入选的高层次人才当中以生物医药行业居多,其中很多人才已经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风云人物。比如,信达生物董事长余德超。
曾有业内专家估计,全国生物医药研发力量有100余万人,其中30%是近几年从海外归来的精英。另据此前统计显示,最近两三年海归回国的人数越来越多,超过出国留学的人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生物医药领域的人才,这使行业内的精英人才更加充裕。
2)钱
从2014年开始,一级市场资本密集杀入创新药领域。即便是最近2年股权资本寒冬,创新药的投资仍处在很高的水平上。
二级市场方面,过去多年,由于港A上市制度的限制,拖累了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步伐,尤其是创新药领域。别无他法,一小部分略有实力的药企远赴纳斯达克上市,比如百济神州、和黄药业、再鼎医药等。
但这种状况近来年得到了很大的改变。2018年2月,港交所发布新规,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主板上市。随后,一大批药企,比如歌礼制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Steath、AOBiome、康希诺、君实生物、迈博 药业等企业纷纷赴港上市。
2019年7月,中国科创板诞生了,也为尚未盈利的医药公司敞开了大门。截止目前,泽璟制药、百奥泰、神州细胞、天智航、君实生物、康希诺先后成功挂牌上市。
当下,资本市场对于创新药企越来越友好,也为中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财流”的坚实基础。
3)政策
2015年6月,发改委等7部委发布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将新药的定价权交还给生产企业。
这一点非常重要,激发了创新药企的积极性,因为定价权有了,利润相对有保证,不会被新政强制干预,才会投入更多的成本进行研发,会实实在在促进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发展。
2015年11月,《关于药品注册审评审批若干政策的公告》正式发布,对创新药的临床试验申请,实行一次性批准,不再采取分期申报、分期审评审批的方式;对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等 8 类药品实行单独排队,加快审评审批。
几年下来,改革卓有成效,审批时间越来越快。
2019年,进口药、国产药的审批时间分别为361天、472天,同比2018年加快49%、43%。并且,现在中国新药上市与美国上市的时间也逐步缩小,此前因为新药审批速度较欧美日严重偏慢,2018年以前平均要晚5-7年,阻碍了国产创新药的发展。但现在,该障碍逐步被扫除了。
2019年7月,联采办公开《联盟地区药品采购集中文件》,标志着“4+7 集采”从地区推向全国,“4+7 带量采购”政策挤压了仿制药和辅助用药在医保中的生存空间,为创新药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成效上看,国家组织的3次带量采购(4+7、4+7扩面、第二轮)的药品价格平均下降了50%以上,同期销售额下降了44%。并且伴随着省市自己组织的带量采购的广泛推荐,预计2-3年集采品种将涵盖全市场的70%的品种。
仿制药企的市场空间被压缩,业务发展从营销驱动转变为成本和市场驱动,带量采购之后净利润空间从20%下降为5%。这会倒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促进创新药行业的发展。
为什么都在说医疗行业正在发生颠覆性变革?因为这就是进行时啊!
3
中国创新药行业是未来少有能多年保持很高增速的黄金赛道。如何才能把握其中蕴含的投资机会呢?
医药行业研究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非常专业、不易弄懂,投资个股的风险比较大。
然而,我们可以傻瓜式投资医药行业指数基金,押注这个赛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创新药细分领域,目前已经上市了一只ETF——创新药(159992)。今年4月挂牌以来,累计上涨25%,一度飙涨50%。
该基金追踪的是CS创新药指数(931152)。从2014年底以来,CS创新药累计上涨超过200%,超过CS生医、医药50、中证医疗、沪深300医药等指数的表现。当然,选择一般的医药ETF比选择大盘类的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都要好得多。
6年时间,创新药指数是所有医药指数中表现最好的。未来,绝大概率还会延续这一大的趋势。
为什么?
因为创新药应该是整个医药大行业中最有前景的细分领域,而其余指数多多少少会涵盖一些仿制药、原料药、血制品、中药材等细分领域标的,自然长期而言跑不赢全是创新药标的的指数。
所以,选择追踪CS创新药的指数基金,未来有望获得更佳的回报率。创新药(159992)就是其中的一款ETF。
它的前10大重仓股分别为长春高新、恒瑞医药、药明康德、沃森生物、智飞生物、康泰生物、泰格医药、乐普医疗、复星医药、凯莱英,持股比例分别为10.68%、9.82%、8.67%、6.97%、5.56%、4.73%、4.61%、3.95%、3.54%、2.92%。TOP10总计仓位超过60%。
这跟CS创新药指数的前10大重仓股匹配,只不过每只个股的仓位比例不尽相同,但相差不大。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创新药是值得长期投资的一只ETF,甚至可以重仓。
但中短期仍然面临下跌风险。对于散户而言,唯有长期持有、定投,才可赚得满意的回报。
时间是投资路上的好朋友,请真的不要忽略复利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