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华区文河社区增建电动车集中充电点,配有823个充电桩。
■老旧小区中的飞线充电现象。
□文/图 本报首席记者 杜慧
这两天,一则有关电动车在室内违规充电造成一死一伤的新闻,在朋友圈刷屏,再次引发广大市民对电动车充电安全问题的关注。电动车禁止上楼早有明文规定,但记者于4月29日走访调查发现,在石家庄一些小区,居民搬车上楼、飞线充电等现象屡禁不止,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调查】 电动车充电起火 造成一死一伤
前不久,上海同一天发生两起居民区火灾,造成一死一伤。经初步调查,起火原因都是电动车在室内违规充电时发生了故障。一起火灾事故因着火时间在凌晨1点,造成屋内租住的一名快递员来不及逃生而不幸死亡。另一起火灾事故是因为电动车违规充电,锂电池发生故障引发火灾,导致租住屋内的一名住户严重烧伤。
搬车上楼 飞线充电现象普遍存在
4月29日,记者随机走访了棉三生活区、汇景家园、明珠花苑、红星街66号院、信通花园、心海假日、湘江道39号院等10个小区,发现一些小区仍存在车主搬车上楼、飞线充电的现象。
红星国际是一个高层住宅小区,楼宇间没有公共车棚,记者随意走进一个单元,单元入口处走廊两侧,都摆放着不少电动车。
“电动车每天都需要充电,小区里又没有集中充电的地方,我们只能搬上楼。”家住7号楼的小鱼(化名)一边说,一边将电动车推进了电梯间。
记者发现,将电动车推上楼充电现象并非个例。家住沿西街与石纺路交叉口一高层住宅小区的吴林(化名)下班后也照例将电动车推进了电梯间,“小区里没地儿充电,我不把车搬上去,不也得把电瓶拆下来搬上去呀!”每天将电动车搬上搬下,吴林也挺无奈。
而在一些老旧小区,最为常见的则是飞线充电。
在长安区建明小区,记者看到,有居民正在使用从五楼自家垂下的电线给电动车充电。在红星街66号院,一辆电动三轮车正在充电,而电源线就来自于楼上一户居民家,“太不安全了,我们这栋楼外还有天然气管道,要是电线漏电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隐患】 电动车违规充电安全隐患多
近年来,违规给电动车充电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案例不断。昨日,有消防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电动车车体大部分为易燃可燃材料,有时车主还在电动车外挂一块防寒棉外套,一旦起火,燃烧速度快,会产生大量有毒烟气,且多发于夜间,人员逃生困难,极易造成伤亡。
记者在百度输入“电动车充电起火”关键字,查询结果显示有8650000个。其中有媒体报道称,2019年2月28日凌晨,石家庄市马女士的电动车在家中充电突然起火,导致整个房屋被烧。同年11月,石家庄高新区留村南区一栋居民楼发生火灾,初步判断为该户居民在为电动车充电过程中,电瓶发生爆炸而引起。
同样,在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一位业主夜间从15楼家中引出电线至一楼楼道给电动车充电,可能是线路、电瓶老化或者短路引发起火,火势迅速蔓延引燃了旁边的6辆电动车和1辆自行车。
【规定】 电动车禁止上楼 造成后果会追责
其实,有关电动车禁止上楼等早有明文规定。
2017年10月,河北省公安厅曾就电动车消防安全问题发布通告。2017年12月,公安部紧急下发《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为电动车充电。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昨日,有不少居民表示,他们都知道电动车严禁上楼,飞线充电不安全,小区居委会、物业也曾多次在小区张贴提醒通知。“可光提醒,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小区里没有电动车集中充电点,我们不在家里充电或者拉线充电,去哪儿充呢?”
【举措】 举措一:高层小区增建充电桩
记者发现,一些高层住宅小区正陆续安装电动车充电桩、智能充电车棚等,解决小区居民电动车充电难问题。
“截至目前,我们小区已安装电动车充电桩823个,居民随来随充,特别方便。”昨日,在裕华区裕翔街道文河社区,社区书记杜彦博说。记者看到,文河小区共有4栋高层,每栋楼前和小区最北侧都建有一排电动车充电桩。
“最初,我们小区也没有电动车集中充电点,大家的电动车也是随意扯线充电,特别不安全。”小区居民王翠敏说,从2018年起,文河社区居委会和市保障房一公司联手共商共建,陆续为小区安装了数百个电动车充电桩,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红河小区内,有小区居民也正在使用智能充电车棚为自己的电动车充电。
同样,长安区星河盛世小区规定,电动车和自行车停放在小区西侧搭建的停车棚中,车棚中设置有充电桩,“设置充电桩是方便居民给电动车充电,主要是从消防安全角度考虑的。”采访时,小区物业相关负责人说,2018年7月,河北省住建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建住宅小区要配建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已建住宅小区逐步增建、改建电动车自行充电车库(棚),严格规范电动车集中停放管理。“我们是按照这一通知要求严格落实的。”物业人员说。
举措二:老旧小区改造线路一户一表
2019年12月,《石家庄市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出台,明确规定新建住宅小区应设置电动车停放及充电场所,其他住宅小区应当合理划定电动车停放及充电场所,诸如电动车棚应设置在室外,使用不燃材料搭建等。
一些居民认为,新建住宅小区有场地、有资金,好落实,对于那些老旧小区,在场地有限的条件下,社区、物业等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
前不久,新华区赵佗路街道明珠花苑社区联合小区“红色物业”对辖区绿化处宿舍进行了线路改造升级,实现一户一表、插卡充电方式,有效解决了老旧小区电动车充电难题。
据悉,绿化处宿舍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共140余户,长期没有物业。这些年,为了给电动车充电,一些小区居民从家中飞线充电,不仅杂乱无章,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今年,小区引进了区级“金牌红色物业”居安物业后,明珠花苑社区多次召开三方座谈会,群策群力制定出电动车充电整改方案,通过走地埋线方式,在小房屋顶通过电缆槽重新布线,实现了一户一表、插卡用电。整个改造工程历时半个多月,现已完工,这两天,小区居民正陆续持房产本到物业处领取充电卡。
“整个改造工程花费7万元,个人只需掏150元钱,就解决了困扰小区居民多年的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赵佗路街道相关人员说。采访时,居民李大姐领到充电卡后笑着说:“回家我就把窗户上的插线板拆了。”
【提醒】 消防部门:发现问题拨打96119
昨日,石家庄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电瓶车正确充电需“九注意”:
1.应选购、使用已经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厂家生产的质量合格的电瓶车、充电器和电池,不要违规改装电瓶车,不要使用不合格电池。
2.电瓶车不得停放在走廊、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处,不得占用消防通道。
3.经常检查充电线路和插座,避免线路老化、腐损、短路、接触不良等引发火灾。
4.充电前,注重插头连接顺序。应先将充电器输出端插入电池的充电插座中,再将输入端接通电源。
5.要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远离易燃、可燃物品,避免长时间充电。
6.充电设备要选择原装原配,避免充电时电压和电流不匹配,从而造成电池危害。
7.充电时要选择合适的线路,线路敷设应固定安装,要加装短路和漏电保护装置。
8.不要长时间给电瓶车充电,一般不超过8小时。特别是夏天天气炎热,长时间充电,充电器热量难以散发,容易导致燃烧。
9.电瓶车停放应避免风吹雨打,因为电瓶车内部一旦进水,就可能引起短路,导致车辆自燃。
消防部门还表示,如市民发现身边有电瓶车存在违规停放、充电等火灾隐患,可拨打96119举报投诉。